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典型专题报道(二十五)
编者按:为充分展现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良好精神风貌,现刊载各会员单位、各专业分会和专业工作委员会中的广大党员、科技人员在疫情防控、捐款捐助等方面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为做好疫情防控汇聚“正能量”。文章由会员单位及分会会员单位供稿。
同时向广大会员单位和会员征集相关典型报道,请将先进典型材料发至:李达 cns_zonghebu@163.com.
这就是我们的硬核战“疫”力量!
这是一次硬核的医疗驰援。
中核集团第二批医疗队16人紧急驰援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从收到指令,到医疗队人员集结完毕、抢救物资筹备到位,再到落地武汉仅仅用了19个小时。
作为医疗队队长的孙亦晖,从2月9日晚6点落地武汉那一刻起,就马不停蹄——前往驻地,安顿队员入住,统筹安排 “上阵”的各项事宜,时值后半夜,仅仅打了两个多小时的盹儿,10日一大早,他再次忙碌起来,接收行李物资,参加驰援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启动仪式,参加医疗队队长会议,接收相关任务,随后简单地吃了一口饭,晚上7点正式投入工作,开始收治重症患者……直到晚11点才返回驻地的他,这才有了“片刻闲暇”接受记者的采访。
整夜未眠
理顺“上阵”事宜
“为了抢救更多的重症患者!”尽管已经连续奔忙了几十个小时,51岁的孙亦晖说到抗击疫情依旧掷地有声。
自疫情爆发,连日来被感染者不断攀升的数字牵动着所有人的心。疫情就是命令,疫情爆发后中核集团第一时间做出部署,核工业总医院第一批医疗队在大年初四紧急出征武汉——奋战疫情第一线后,这一次增加了两倍的人员,硬核驰援第一线。
说到队长孙亦晖,他不仅是核工业总医院第二批医疗队队长,还是包括该医疗队在内的苏州第二批医疗队领队,整个队伍人数达260人,要做到“零感染,不让一个队员掉队”,可想他所承担的压力之大。
从2月8日晚11点接到通知成为领队的那一刻,孙亦晖就再没睡一个整觉。尽管他时时通过新闻报道关注武汉疫情进展,但当地具体的救援情况依旧知之甚少。前方需要哪些物资?支援医院整体情况怎样?如何让人员第一时间熟悉环境,快速投入工作?大大小小的问题一股脑儿地砸了过来。他与前方支援人员了解情况,与后方物资管理人员沟通,与支援医护人员协调布置工作……也从那一刻起,他的手机微信、短信、电话再没消停过。
2月9日晚6点,医疗队落地天河机场,汽车穿过一条条空旷的马路,前往驻地。“时间就是生命。我们要尽快投入工作,前期工作计划的部署制定,医疗物资的准备,医务人员的上岗规范要求等等各项必须要尽快梳理完成。” 孙亦晖说,“我们整个队伍260人,尽快尽早筹备安排好各项工作,是保证医疗工作安全高效开展的重要部分。”
几乎一夜,孙亦晖与团队人员全面理顺“上阵”的各项工作,仅仅打了个盹儿后,第二天一大早,又忙碌起来……
落地武汉24小时候,接管病区,收治重病患者
“此次支援武汉主要工作就是救治重症病人,降低重症病人死亡率。”孙亦晖说。
重症患者,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意味着更大的责任,更大的挑战,因为现场可能时常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随着疫情不断升级,患者倍增,从医疗到物资,湖北多地告急。为了解决紧缺的医疗条件,在武汉,火速建设雷神山医院、建立方舱医院等,不断开辟新址救助着患者,与此同时,各地医院分批次紧急支援,共战时疫。“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是腾空医院所有床位,改建为隔离病房,共计17个病区,来用于救治重症病人。”孙亦晖介绍说:“这次全国共有17个医疗队支援武汉接管上述病区。我们这次260人的医疗队将分为两个支援小队,各接管一个病区。”
10日晚7点,在落地武汉24小时后,医疗队来不及休整两天来的舟车劳顿,进入医院正式接管病区,收治重症患者。
问询病史,立医嘱,进行相关的护理工作……大家紧张有序地开展工作。
“到明天一早,我们整个病区就要收满患者。因此,他们要整夜坚守在医院。” 孙亦晖说:“现在,核工业总医院的医生都坚守在医院,坚守在第一线。大家下定决心要把我们的医术发挥出来,完成好这次任务,不给医院丢脸,不给中核丢脸。”
更重要的一点是,“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人,这是我们的责任。” 深夜十一点半,在准备投入下一项任务之前,孙亦晖说道:“这就是我们的硬核战‘疫’力量!”
来源:中核集团
作者:胡春玫
编辑:刘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