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理事会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寿君在纪念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核潜艇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应当成为
当代青年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价值观
— —全国政协常委、理事长王寿君
2020.12.2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共聚一堂,纪念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五十周年,首先我谨代表,向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做出重要贡献的老领导、老专家、老同志和仍然奋战在国防科技战线的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向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大力协同、鼎力支持的国家部委、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
1970年12月26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实现了毛主席提出的“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宏伟誓言。核潜艇与“两弹一星”一样,是中华民族的国之重器,为扬我国威、军威,确立我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提供了战略支撑。核潜艇技术的突破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集智攻关、自主创新的成功典范,是中国科技工作者聪明才智和自信自强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中国标志性的伟大成就,是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中镌刻的不朽丰碑。
今天我们回顾50年前的激情与辉煌,重温核潜艇研制的历史,着眼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新的时代使命,可以得到诸多深刻启示:
一是创新的力量来源于坚定的国家意志。当年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从中华民族的长远根本利益出发,审时度势,以大无畏的气概决定上马核潜艇,做出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等一系列重要指示,传递出坚定的国家意志,向全体参研参试人员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动员令。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举全国之人力、物力、财力,攻克了国防尖端科学技术。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创造这一令全世界震惊的奇迹,重要法宝就是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国家的坚定意志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就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把我们国家独特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的强大能力。
二是创新的力量迸发于深层的爱国情怀。当年,为了造出国之重器核潜艇,成千上万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与后勤保障人员,响应党的号召、服从党的安排,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许多功成名就、才华横溢的科学家毅然放弃熟悉的学术领域,隐姓埋名,义无反顾踏上核潜艇研制之路;许多研制工作者甘当无名英雄,负重前行,不惜献出了宝贵的青春甚至生命,他们把对党的绝对忠诚和对祖国的赤子之心转化为科技攻关的强大动力,迸发出惊人的创造力,用智慧和心血写就了一部永载史册的壮丽篇章。
三是创新的力量蕴藏于执着的人才队伍。核潜艇事业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汇集了我国大批杰出的科学家、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创业初期,党和国家就高度重视这支人才队伍建设,充分信任和大胆使用来自各方面的专家,委以重任,以彭士禄、赵仁凯、黄炜禄、黄旭华等为代表的一批蜚声中外的科学家,以身许国,勇于担当,为核潜艇研制做出了重大贡献,以他们的亲力亲为和言传身教,影响带动和培养造就了一支作风优良、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核心人才队伍。不仅使核潜艇研制工作以最快的速度取得成功,使我国独立自主掌握了核潜艇的关键技术,牢牢掌握了核武器科学技术发展的主动权,而且为事业持续发展培育和奠定雄厚的人才基础。
作为核科技工作者之家,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两弹一艇”的宝贵经验,为继承和发扬核潜艇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做了大量工作。近年来,学会通过展览、报告会、书刊等各种形式大力弘扬“两弹一艇”老一辈科学家科技报国的高尚情操和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号召科技工作者向王淦昌、邓稼先、于敏、彭士禄等老一辈科学家学习。科技强国,贵在精神,核潜艇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应当成为当代青年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价值观。今天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我们要继续弘扬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感召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和青年学子铭记历史、继承文化、牢记使命、勇挑重担,投身“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只有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面对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今天,我们在这里重温那些火热的战斗岁月,回顾光荣的历史足迹,缅怀前辈们的英明伟迹,就是要坚持当年搞核潜艇时候的那种干劲、那种热情、那种奋斗的精神,铭记艰辛而辉煌的历史,感召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永立世界科技进步前列的信心、智慧和力量埋头苦干、拼搏奉献,不断提升我国的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科技事业新飞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预祝会议圆满成功。谢谢大家!